廣言集
很多商品的牌子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漸漸成為我們日常的用語,今天的社會日新月異,節奏快速,這些熟悉的名字在我們身邊出現,給人一絲温暖的感覺,似乎經常伴隨在我們的左右。 這些商品今日己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因此,我們往往把它們的存在看作理所當然。 其實,這些成功商品的背後都有其感動人的故事。它們怎樣面世界?怎樣和在什麼時候在本地深受歡迎呢?怎樣在今天如此成功呢?它們怎樣深入我們社會每一個階層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當然,言些家喻戶曉的名牌之命名由來也值得一說。 以下就是一些有趣的故事。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GE的故事
一八七六年,愛廸生發明了電燈,從此改變整個世界的發展;而他於百多年前創立的公司,現時己成為充滿活力的國際企業美GE通用電氣公司,致力滿足顧客的需求。
在讀者文摘舉辦的「超級品牌2002」中,GE家用電器的雪櫃榮獲亞洲區﹑新加坡﹑台灣﹑泰國及菲律賓金奬,成績令人鼓舞。GE家用電器產品已遍及一百五十個國家,隨著顧客對節省時間和便利舒適生活的追求,GE家用電器產品便越加備受歡迎。除了雪櫃,GE家用電器產品還包括洗衣機﹑乾衣機﹑微波爐﹑洗碗碟機﹑空調及抽濕機。
GE家用電器自一九一零年生產公司的第一部雙門雪櫃後,便一直是創新科技先鋒,創製世界上第一部雙門雪櫃及第一部雙門對開雪櫃。到了今天,顧客均要求出色可靠的家用電器,為他們的生活提供舒適方便。因此,GE家用電器的產品設計隊伍亦以著名的「六品質管制」(Six Sigma)技術不斷創製屢獲殊榮的產品,滿足顧客的需要。
GE家用電器的優質產品係列中包括世界最大容量(845公升)的雙門對開雪櫃。試想想,家裡擁有一座大型的雪櫃,便可以存放更多新鮮食物,儲存時間亦更長,讓你節省不少購物時間。這就是GE的美式素質和便利。
GE為你提供多款雙門對開雪櫃的選擇,容量由400公升到845公升不等,包括獨主及嵌入款式。GE雙門對開雪櫃備有多種令人讚嘆的獨有勁能,包括觸控式取冰水/冰塊裝置﹑雙載強化玻璃架(QuickSpace)﹑省位瓶置放架(ShelfSaver can disappear )﹑可調温濕蔬果蔬菜保鮮盒(Freshness Center)及溢漏保潔玻璃架。GE亦領導不鋓銹鋼電器用品的潮流,推出優質不鋓銹雪櫃,真正提升整個廚房的素質,與廚櫃互相配搭成完美組合。
作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家用電器,GE現在更越來越受亞洲顧客歡迎,成為亞洲的超級品牌。
同時,GE家用電器網站以七種亞洲語言編寫,為顧客提供操作簡易的客戶互動資訊服務。透過GE家用電器的得奬網站,顧客可任意地瀏覽各類產品資訊,讓GE在家用電器行業的電子商務中成為領導者。另外,GE更獲得Internet Week 頒發「全年電子商務大奬」。
從家用電器到電力系統,美國通用電氣流露愛廸生的研究發明精神,並在十一項事業上獲得傑出成就。因此,GE被金融時報譽為在世界最受尊重的公司,亦被財富雜誌表彰為在美國最受愛戴的公司之一。
資料來源:讀者文摘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太古集團與中國 (中文譯文)
太古於1881年,於鰂魚涌興建太古糖廠,成為港島東區工業的開端。
太古集團以多家公司組成,在世界各地經營多元化業務,由運輸及有關服務以至製造及保險業。其母公司英國太古有限公司(John Swire & Sons Ltd.)設在倫敦,但集團一向主要在遠東及大平洋地區經營業務,在過去二十年,集團的業務已擴展到美國﹑加拿大﹑非洲﹑中東及印度。
集團的創辦人 John Swire 於一七九三年在哈利法及克出生。他的父親是經營布業的,世代都在約克郡擁有土地,在十八世紀開始經營紡織生意。
在十九世初,約克郡的羊毛生意陷於低潮,年輕的 John Swire 便離開哈利法克斯,到利物浦從事一般貿易。於一八一六年,他在利物浦成立一家小型公司,該公司在三十五年後易名為英國太古有限公司。John Swire 於一八四七年去世後,由兒子 John Samuel 和 William Hudson 接管生意,當時英國太古有限公司己是一家相當成功的公司。
但此基礎上,兩兄弟於一八五五年在澳洲成立一家代理公司。此外,在最徹斯特開設分公司,並在多艘遠洋貿易船隻擁有股份,在當時階段,他們主要經營的生意是從美國南部進口原棉。可是,美國內戰使他們這方面的生意中斷,於是使轉而與中國貿易,當時中國是新冒起的紡織品市場,也是珍貴產品例如茶葉和絲綢的來源地。
由於與遠東的代理公司發生一連串問題,兄弟倆由一八六六年起親自管理生意,並與曾經和英國太古有限公司合作出口羊毛產品到中國的約克郡人Richard Shackleton Butterfield 成立財務合夥公司。
於同年底,高級合夥人John Samuel Swire 造訪上海。隨後於十二月四日,在字林西報刊登公司成立通告。
一八六六年十二月四日刊登於字林西報之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通告
新公司於一八六七年一月一日開業,中文名稱是"太古",即"規模龐大,歷史悠久"的意思,時至今日,這名稱仍然聞名於遠東各地。
雖然與Butterfield成立的合夥公司於一八六八年結業,但英國太古有限公司當時繼續以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Butterfield & Swire)的名稱在亞洲經商,直至一九七四年才以母公司的名稱在遠東貿易。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代理權或其中首家公司是Alfred Holt在利物浦的Ocean Steam Ship Company (藍煙囪),在一八六五年,英國太古有限公司己經是該公司的最初客戶。
於一八六八年,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日本橫濱成立辦事處,並於一八七三年以Swire Bros的名稱在紐約開設分公司。同時,英國太古有限公司的總部亦由利物浦遷往倫敦。於一八七零年,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公司,此公司結果成為英國太古有限公司的遠東業務中心。
兩年後,於一八七二年,英國太古有限公司與Alfred Holt & Company及造船廠Scotts' of Greenock 合資在倫敦註冊成立太古輪船有限公司。
太古輪船有限公司初期在長江流域作業,於一八七三年四月,第一手艘掛上該公司旗幟的船隻明輪船惇信號開始其處女航,由上海啓航往漢口。現今情況與當年己完全相反,該公司是寸古集團船務業的主公要公司,有多艘深海作業船集,在世界各地從事貨櫃﹑躉船及油輪服務。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及踏進二十世紀期間,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漸漸鞏固與中國的聯繫,後來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戢,期間彼此未能重建聯繫,於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
在本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國際間恢復與中國作頻繁的貿易往來,太古(中國)有限公司亦於五年後成立,該公司現時設有駐北京辦事處,負青為太古集團旗下各公司在中國進行聯絡﹑統籌﹑洽談及研究工作。此外,太古洋行有限公司也在香港設有中國業務部,並在廣州及上海設有代辦事處。
在航空業方面,太古洋行擁有重要股權及負責管理的港龍航空公司,有班機飛往中國十一個目的地。中信泰富現時是港龍的主要股東,亦擁有國泰航空公司12.5%股份。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代理權或其中首家公司是Alfred Holt在利物浦的Ocean Steam Ship Company (藍煙囪),在一八六五年,英國太古有限公司己經是該公司的最初客戶。
於一八六八年,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日本橫濱成立辦事處,並於一八七三年以Swire Bros的名稱在紐約開設分公司。同時,英國太古有限公司的總部亦由利物浦遷往倫敦。於一八七零年,太古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公司,此公司結果成為英國太古有限公司的遠東業務中心。
兩年後,於一八七二年,英國太古有限公司與Alfred Holt & Company及造船廠Scotts' of Greenock 合資在倫敦註冊成立太古輪船有限公司。
太古輪船有限公司初期在長江流域作業,於一八七三年四月,第一手艘掛上該公司旗幟的船隻明輪船惇信號開始其處女航,由上海啓航往漢口。現今情況與當年己完全相反,該公司是寸古集團船務業的主公要公司,有多艘深海作業船集,在世界各地從事貨櫃﹑躉船及油輪服務。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二十年及踏進二十世紀期間,太古股份有限公司漸漸鞏固與中國的聯繫,後來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戢,期間彼此未能重建聯繫,於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成立。
在本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國際間恢復與中國作頻繁的貿易往來,太古(中國)有限公司亦於五年後成立,該公司現時設有駐北京辦事處,負青為太古集團旗下各公司在中國進行聯絡﹑統籌﹑洽談及研究工作。此外,太古洋行有限公司也在香港設有中國業務部,並在廣州及上海設有代辦事處。
在航空業方面,太古洋行擁有重要股權及負責管理的港龍航空公司,有班機飛往中國十一個目的地。中信泰富現時是港龍的主要股東,亦擁有國泰航空公司12.5%股份。
Source: 太古集團小冊子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The Swire Group and China
HK Quarry Bay Mount Parker Road Woodside Story of Swire Taikoo Sugar Refinery 1890s
The founder of the Group, John Swire, was born in Halifax in 1793. The son of a cloth merchant, he came from a long line of Yorkshire landowners who had become involved in the texile industry in teh 18th century.
By the early 1800s, Yorkshire's wool trade had fallen into decline; so, the young John Swire left Halifax to try his luck in general trade in Licerpool. In 1816, he set up a small company there that took the name John Swire & Sons 35 years later; and on his death in 1847, his two sons, John Samuel and William Hudson, inherited what had by then become a moderately successful concern.
Building on this foundation, the two brothers established an agency in Australia in 1855. They then opened a branch office in Manchester and took shares in several ocean-going trading ships, at which stage the mainstay of their business was the importing of raw cotton from the southern states of America. Howev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brought an end to that trade ~ whereupon they turned to China, a newly emergent marker for textiles, and a source of such valuable imports as tea and silk.
After experiencing aseries of problems with their agents in the Far East, the two brothers took matters into their own hands in 1866 by forming a financial partnership with Richard Shackleton Butterfield, a fellow Yorkshireman, for whom John Swure & Sons had been engaged to export woollen goods to China.
Later that same year, the senior partner, John Samuel Swire, visited Shanghai and on 4th December, the advertisement reprodu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programme appeared there in the Northe China Daily News.
Later that same year, the senior partner, John Samuel Swire, visited Shanghai and on 4th December, the advertisement reproduc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programme appeared there in the Northe China Daily News.
The new firm commenced business on !st January 1867, adopting the Chinese hong name of " Taikoo" (太古), meaning "great and ancient", by which it is still widely known throughout the Far East.
North China Daily News, 4th December 1866
Although the partnership with Butterfield was dissolved in 1868, John Swire & Sons cintinued to trade as Butterfield & Swire (B&S) in Asia until 1974, when its Far Eastern operations finally assumed the parent company's name.
One of the first agencies acquired by B&S was for Alfred Holt's Ocean Steam Ship Company of Liverpool (the Blue Funnel Line), to which John Swire & Sons had been an initial subscriber in 1865.
By 1868, B&S had established an office in Yokohama, Japan, and had opened a branch office in New York in 1873 under the name of Swire Bros. John Swire & Sons had meanwhile transferred its head office from Liverpool to London. Then, in 1870, B&S established the Hong Kong 'house' that was eventually to become the centre of John Swire & Sons' activities in the Far East.
Two years later, in 1872, John Swire & Sons registered The China Navigation Company Limited (CNCo), in London, with additional capital from Alfred Holt & Company and the Clydeside shipbuilders, Scotts' of Greenock.
CNCo operated initially on the Yangtze River; in fact, the first vessel to sail under its flag was the paddle-steamer Tunsin which left Shanghai on its maiden voyage to Habkow in April 1873. Now, in total contrast, the company is the major shipping arm of the Swire Group, with a sizable deep-sea fleet engaged in container, bulk and tanker services worldwide.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well into the 1900s, B&S steadily strengthened its ties with China. Then came World War II and, before those ties could be re-established, the proclamation in 1949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bstantial international trade with China resumed only in the late 1970s, John Swire & Sons (China) Ltd. was incorporated five years later, and now has a resident office in Beijing which undertakes liaison, co-ordination, negotiations and research in China on behalf of Swire Group companies. In addition, Swire Pacific Ltd has a China Office in Hong Kong and representative offices in Guangzhou and Shanghai.
On the aviation side, Dragonair, in which Swire Pacific has a significant equity stake and which it manages, operates to 11 destinations in China. CITIC Pacific is the major shareholder in Dragonair and also owns a 12.5% of Cathay Pacific.
Source: Taikoo Swire Group's brochure
Source: Taikoo Swire Group's brochure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酒不醉人 人自醉 ~ Cherry Heering (III)
Cherry Heering (櫻桃喜靈)是丹麥出產,馳名國際櫻桃甜酒。早在十九世紀初,一名叫 Peter Herring 的男孩到哥本哈根跟一名雜貨店東主當學徒。店主夫婦十分喜愛 Heering,在他滿師要開的時候,店主太太給了 Heering 釀櫻桃酒的秘方。
年紀輕輕的 Heering 已具備商業眼光,他決定自己大量釀製櫻桃酒售賣。未幾,許多船長購入大批櫻桃酒出航,這樣就開始 Cherry Heering 的出口貿易。至現在,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進口 Cherry Heering 。
自1818年至今,Cherry Heering 仍是子承父業的秘釀,仍是運用上佳的丹麥櫻桃配製,絕不含人造素或糖份。
每年的五月,櫻桃樹開花,八月就是纍纍紅菓收成的時候。櫻桃的菓肉和菓核都一起被搗爛 ~ 菓核能夠令面含有一股杏仁香氣 ~ 第一步就是把酒精和搗爛的櫻桃放進大木盆內。一年後,把它們轉放其它盛著早期的製品米桶內。這樣,不同年份的釀製品混在一起,就能保證品質和味道的持久。Cherry Heering 最少收藏三,才在酒廠入瓶外銷。
Cherring Heering 的作用己遠不止是餐後一杯在手以助消化了,芳香醇厚的Cherring Heering 是作調校多款雞尾酒之最好佳釀 ~ 尤為著名的是Singapore Sling。它的起源,是來目新加坡Raffles Hotel一名酒保在七十年前發明的調飲方法。現在就讓大家知道它原來是這樣調製出來的:1 份氈酒,1/3份 Benedictine,少量苦啤酒,加新鮮檸檬﹑梳打水和水,置身高身杯內便成。Singapore Sling是國際佑名度甚高的雞尾酒,無論顧客到任何酒店或酒吧,都肯定能夠享受得到。
Source: Source: May 1990/ELLE 165
酒不醉人 人自醉 ~ Drambuie(II)
Pernod﹑Cherry Herring和Drambuie是西歐著名的美酒,它們的歷史均需遠溯至十八﹑十九世紀,並各自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二百多年來,蘇格蘭歷史上,都記載有這名富浪漫色彩人物的事蹟 ~ ~ 努力要坐上英王寶座,但遭逢厄運的 Bonnie Prinece Charlie。雖然這個年輕的王子因為1745年在 Culloden 戰爭中大敗,被敵軍懸紅3萬英鎊來換取他的頭顱而成名,但是他卻留下了曾贏取無數人歡心的寶貴遺產 ~ Bonnie Prince Charlie 之酒 Drambuie(金杯甜酒)。
Drambuie 的秘方是 Charlie 王子贈給救他一命的 Mackinnon 的。數百來,Mackinnon 家族都以傳統秘方生產這隻甜酒,它的名字享譽至今,在世界每個國家都傋受歡迎。調校飯後飲品和雞尾酒,Drambuie更是不可缺少的最佳材料。它承襲一向的處方,以高質素蘇格蘭威士忌及古代的香草精華混合而製成。
二百多年來,蘇格蘭歷史上,都記載有這名富浪漫色彩人物的事蹟 ~ ~ 努力要坐上英王寶座,但遭逢厄運的 Bonnie Prinece Charlie。雖然這個年輕的王子因為1745年在 Culloden 戰爭中大敗,被敵軍懸紅3萬英鎊來換取他的頭顱而成名,但是他卻留下了曾贏取無數人歡心的寶貴遺產 ~ Bonnie Prince Charlie 之酒 Drambuie(金杯甜酒)。
Drambuie 的秘方是 Charlie 王子贈給救他一命的 Mackinnon 的。數百來,Mackinnon 家族都以傳統秘方生產這隻甜酒,它的名字享譽至今,在世界每個國家都傋受歡迎。調校飯後飲品和雞尾酒,Drambuie更是不可缺少的最佳材料。它承襲一向的處方,以高質素蘇格蘭威士忌及古代的香草精華混合而製成。
Rusty Nail (生锈釘):
1份Drambuie,1份蘇格蘭威士忌,2至3粒冰塊,1片鮮檸作裝飾用。把Drambuie﹑威士忌和冰粒倒入一隻無腳平底酒杯內,再加一片檸檬作裝飾。若想調校一杯較哽口的Rusty Nail,可以酌量多些威士忌。
Source: May 1990/ELLE 165
酒不醉人 人自醉 ~ Pernod (I)
Pernod﹑Cherry Herring和Drambuie是西歐著名的美酒,它們的歷史均需遠溯至十八﹑十九世紀,並各自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PERNOD是法國最暢銷的烈酒,它的歷史可追溯至十八世紀初期。創製了把多種香草混合而成的釀酒配方,茴香是其中最主要的成份。後來,Major Dubied和他的女婿Monsieur Pernod買了釀酒的處方,並取名Pernod。1805年,他們在法國開了第一間生產中心。不久,Pernod之名不逕而走,大受歡迎。二百多年來,釀製Pernod的配方都沒有多大改變。今天,Pernod在國際市場上已站穩陣腳。每年,它的世界銷量高達一億二千萬支。
加冰或淨欱,並不是享受Pernod的最佳方法。最能帶Pernod獨特味道的方法,是以一份Pernod配五份什飲(例如:湯力﹑七喜﹑橙汁﹑西柚汁或薑啤)。再要加入大量碎冰,就能為你解喉舌之渴。
Pernod本身的酒精濃度,大約與威士忌或氈酒相若。但是混和了5份什飲後,其濃度則會低至如啤酒一般,飲者絕不會有火辣辣的感覺。
Pernod加冰或什飲還會變色!當它的酒精成份在40度時,它是完全透明的,因為成份中的茴香子完全被溶解。但當酒精成份少於此,Pernod就會變得如雲霧般的朦朧一片。這就是Pernod奇特的一面,但也是它的自然現象。
Source:May 1990/ELLE 165
PERNOD是法國最暢銷的烈酒,它的歷史可追溯至十八世紀初期。創製了把多種香草混合而成的釀酒配方,茴香是其中最主要的成份。後來,Major Dubied和他的女婿Monsieur Pernod買了釀酒的處方,並取名Pernod。1805年,他們在法國開了第一間生產中心。不久,Pernod之名不逕而走,大受歡迎。二百多年來,釀製Pernod的配方都沒有多大改變。今天,Pernod在國際市場上已站穩陣腳。每年,它的世界銷量高達一億二千萬支。
加冰或淨欱,並不是享受Pernod的最佳方法。最能帶Pernod獨特味道的方法,是以一份Pernod配五份什飲(例如:湯力﹑七喜﹑橙汁﹑西柚汁或薑啤)。再要加入大量碎冰,就能為你解喉舌之渴。
Pernod本身的酒精濃度,大約與威士忌或氈酒相若。但是混和了5份什飲後,其濃度則會低至如啤酒一般,飲者絕不會有火辣辣的感覺。
Pernod加冰或什飲還會變色!當它的酒精成份在40度時,它是完全透明的,因為成份中的茴香子完全被溶解。但當酒精成份少於此,Pernod就會變得如雲霧般的朦朧一片。這就是Pernod奇特的一面,但也是它的自然現象。
Source:May 1990/ELLE 165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可口」又「可樂」的是誰呢?
可樂果
可口可樂在外國的公司和工廠,並不一定直屬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之下,有個可口可樂出口公司,作為它的子公司,專營海外管理。除了批發可樂液外,還在外組織公司設廠(包括在某些地方設立專用玻璃瓶廠)。除了每瓶百分0.31的可樂液是由美國運到之外,其餘的汽水原料﹑製瓶﹑販售及經營人員等等,都由當地「自給自足」,只由幾個美國人進行監督,就賺去高額利潤。從1968年業務數字來看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只是那百0.31的可樂液,批發額就是十一億八千萬美元,純益一億一千萬美元,成為美國五百壟斷企業中的第七十七名。
在香港販售的可口可樂,有的是在港製造,有的則在日本或巴基斯坦製造,從玻璃瓶上就可以看出它的產地。
美國汽水可口可樂的出現,是1868年的事。它的成分,最主要的是那種號稱「可樂果」的汁液;汁液的內容到底如何,八十幾年來始終未見公佈。
可口可樂公司是個向外侵奪市場的市場,不斷在五大洲擴展壟斷勢力;現地製,現地賣,利潤源源而來,真正又「可口」又「可樂」的是誰,大家自然明白。據可口可樂公司自詡,它的行銷範圍已經伸入了一百三十二個國家或地區,每天銷售八千五百萬瓶。有人甚至不惜為它吹噓說,「可口可樂帝國沒有日落」﹑「可口可樂已經征明了各地」。
可口可樂公司是個向外侵奪市場的市場,不斷在五大洲擴展壟斷勢力;現地製,現地賣,利潤源源而來,真正又「可口」又「可樂」的是誰,大家自然明白。據可口可樂公司自詡,它的行銷範圍已經伸入了一百三十二個國家或地區,每天銷售八千五百萬瓶。有人甚至不惜為它吹噓說,「可口可樂帝國沒有日落」﹑「可口可樂已經征明了各地」。
可口可樂在外國的公司和工廠,並不一定直屬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之下,有個可口可樂出口公司,作為它的子公司,專營海外管理。除了批發可樂液外,還在外組織公司設廠(包括在某些地方設立專用玻璃瓶廠)。除了每瓶百分0.31的可樂液是由美國運到之外,其餘的汽水原料﹑製瓶﹑販售及經營人員等等,都由當地「自給自足」,只由幾個美國人進行監督,就賺去高額利潤。從1968年業務數字來看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只是那百0.31的可樂液,批發額就是十一億八千萬美元,純益一億一千萬美元,成為美國五百壟斷企業中的第七十七名。
在香港販售的可口可樂,有的是在港製造,有的則在日本或巴基斯坦製造,從玻璃瓶上就可以看出它的產地。
香港有六家汽水廠,卻有五家加工製造美國汽水,除了糖和水自己解決外,原料都由美國公司供應;生產與推銷美國汽水所獲利潤,則都要分給美國公司。有些美國公司所取的營業利潤,比香港廠家利潤還要多。
資料來源:汪烱華主編(1982) 初中成績評核‧中文分項指導練習 香港:長河出版社
訂閱:
文章 (Atom)